科技创新一条街当前位置 > 首页 > 一区十四园

蒋乔街道办事处地处南徐新城核心区域,规划面积24.4平方公里,下辖七里、蒋家门、严庄、乔家门、凤凰家园5个社区和1个嶂山村。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润州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阵地,吸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集聚入驻近年来。润兴路作为2013年镇江市“四大行动计划”城市重点项目,总投资4.4亿元,于2013年1月8日开工,道路全长2358米,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项目于2013年底竣工。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将润兴路打造成“科技创新一条街”。

一、科技创新一条街产业现状

该片区现有各类法人单位、个体工商户约210家,实际使用土地约1100亩。两侧拥有土地证或房产证的企业(公司)沿线共涉及各类单位39家,建筑面积约51万㎡,可对外出租招商的载体11.68万㎡,未建成招商载体5.04万㎡。拥有土地证或房产证的企业(公司)39家企业(公司)中,正常生产经营的工业企业12家,主要以电子信息和机械产品为主;退二进三的有4家,分别是汇菁国际街区、亿兆软件园、凤凰山大酒店、尚客品酒店;待开发地块有4家,分别是润州区土地房屋开发公司的南出入口地块和原爱商地块(147.5亩)、明兴置业地块(12.6亩)、市城投地块(12亩)和金汇钢管地块(11亩);出租厂房的有16家企业,均以对外出租厂房取得收入为主;街道资产3家:分别是街道办事处、科技大厦、高创中心。

随着镇江主城区南移步伐不断加快和镇江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孵化区域功能定位逐渐明确,该片区急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已有部分企业搬迁至润州工业园区和丹徒等地区,也有少数工业企业转型从事三产服务业,但多数仍是工业经济业态。210家企业中共有定报工业企业15家,金港磁性、华兴通讯、铁科橡塑等3家企业销售超亿元),限上贸易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列入高新定报企业5家,重点外贸出口企业3家。

二、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的规划和设想

1、总体定位。镇江高新区是镇江市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是带动镇江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应主动弥补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创新创业不足的短板,镇江市“科技创新一条街”应积极承担引领区域创新创业的使命,明确科技创业、高端研发和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的三个功能定位,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区域创业高度活跃的发展态势。

2、发展目标。十三五的目标:
——提升区域投入产出效率
科技创新一条街营业收入力争达15亿元/公顷,营业利润力争达3亿元/公顷。
——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和载体

(1)年均新增不少于1家省级科技服务机构,带动不少于2家科技服务机构向街区集聚。

(2)培育20家以上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其中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2家以上,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不少于3家。

(3)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检验检测协作平台,建设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4)建设成至少2家以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至少2家专业孵化器。

(5)建设各类孵化器面积达50万平方米,每年形成在孵科技型创新企业至少500家,逐步开展加速器建设,引进或新建10家以上科技金融机构,探索风险投资、人才培训、现代管理与创业孵化及企业成长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6)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级人才计划和市“331”人才计划,引进各类高端人才50人,其中新增省“双创计划”20名;集聚急需人才2000人,打造一支由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构成的人才队伍。

(7)积极推动各金融机构在街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与商业银行接洽,组建区内企业参与的松散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中心,实现融资多元化,专门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创新产业组织与科技服务模式

(8)依托园区龙头企业牵头成立2-3个产业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招商、创业服务、市场准入、项目评审、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职能社会化,探索建立科技服务联盟等协同合作组织。

(9)组织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品牌优势、名牌效应,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个,力争新创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1个。

3、建设思路。立足于科技创新一条街科技创业、高端研发和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的三个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一条街服务结构的完善、服务功能的提升和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主线,通过大力实施平台战略,进行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创业和科技金融的有效结合,提升科技创新一条街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助力镇江高新区和镇江市的跨越式发展。

三、重点支撑项目

根据镇江市“科技一条街”发展规划(2014-2020),街道办事处正积极推进镇江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项目位于镇江高新区润兴路两侧,总投资21.5亿元,其中企业自有资金6.5亿元,申请银行贷款及其他融资方式筹措15亿元。规划用地274.56亩,总建设面积37.23万平方米,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镇江高新区高创中心。位于润兴路东侧,占地30亩,总投资4亿元,建设层高分别为6层、13层、22层的A、B、C三幢楼,总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建成后为20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办公、研发、金融、科技等全方位的服务。

2、镇江高新区科技大厦。位于润兴路西侧,占地3.7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面积1.6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一中心两市场”,即:镇江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镇江高新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镇江高新区技术交易市场,同时设立镇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分中心)。

3、镇江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位于润兴路西侧,占地约30亩,总投资1.5亿元,建设层高12层的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作为镇江高新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的重要平台,主要为科技创业人员创办科技企业提供企业建立行政服务,为入孵科技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行政代理、信息发布、投资融资、技术支撑、咨询培训、物业管理等基础性公共服务。

4、镇江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占地约60亩,总投资4亿元,位于润兴路西侧,建设三幢约6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作为高新区孵育成长性科技企业的“科技企业加速器”,为从孵化器毕业、成长性好的企业提供更大空间、更为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更有力的政策扶植。

5、镇江高新区科技企业产业园。位于润兴路西侧、312国道北侧,占地147.5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面积19.8万平方米,建设低密度有氧生态的2.5代产业园区,为进入成熟期的科技企业提供包括企业总部中心、高端装备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精品商务酒店及商业配套服务,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行业特色的特定领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6、镇江高新区后勤服务中心。位于润兴路西侧,占地1.8亩,总投资0.8亿元,建设面积1.28万平方米,主要为专家、各类人才提供商务、休闲、住宿等生活配套服务。

四、具体举措

1、以强化领导保障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服务。可成立一个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负责牵头,政府办、发改经信委、国土、财政、环保、招商、规划、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具体实施政策,尽快出台对企业主有一定吸引力的有关搬迁补偿、企业异地安置、原址改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淘汰低端产业。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适时冻结或慎办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股东、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登记事项的变更手续。组织专项清理行动,综合运用环保审批、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知识产权、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低端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淘汰,建立健全清理淘汰低端企业的长效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

3、招商选资。围绕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退低进高”、“退低进优”文章。一方面,主动介入,严格把关企业自主招商项目,杜绝“项目不分大小、收益不分好坏,产业不分类别”现象发生,相关部门要从产业类别、经济收益、环保排放等多方面评估新落户项目;同时,主动服务,运用政府资源盘活现有载体,重点对亿兆软件园、瑞琪大楼和配套中心等闲置楼宇,大力开展规划招商、专题招商、以商引商活动,加快引进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信息、设计、咨询、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实施节能降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和支持泰利丰电子铁科橡塑等创新型企业与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加强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与合作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高尖端人才引进,今年力争在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331人才团队”上实现新突破,为蒋乔片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五、相关建议

1、集全市之力打造科技创新一条街。科技创新一条街是全市的一条街,是全市科技创新的集中展示区域,是科技创新的突破区域,要进一步依靠全市的力量来共同打造。

2、尽早明确发展规划。目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景观规划等均在制定过程中,要尽快确定,以便于指导基层开展工作。

3、扶持政策尽快明确。结合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发挥企业的作用,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一条街的建设。